|
|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2015-8-20 00:38 编辑
戏台
文/勺子
从鱼店街,拐进大车馆,直通水胶场,西行至顺河街
再过汇龙桥,经通济街,继续西行
有一个大戏台,一个很大的戏台
这个戏台我没有见过,没有去听过戏
但蒲松龄见过,蒲翁的毛驴见过,敲打毛驴的鞭子
见过,蒲翁的《聊斋志异》也肯定见过
《聊斋志异》里面的每一个章节,我敢肯定
肯定连每一个字,都与大戏台有关
那时候台上的关公不是红脸,司马懿不是白脸
文明剧还没有出现,糊涂戏甚是盛行,至于国粹
更是传说,没人敢想,也没人敢作,更没人愿作
那时候,戏台多是阎罗和小鬼,他们边喝边唱,边舞边蹈
编排一些颠倒黑白的是非,或者把腥臭无比的脏水,从台上
一次次泼下来。泼下来的水,一次次变形,皆成鬼怪
台下的看客,或疯,或傻,或呆,或木
剩下几个健全的,被鬼怪搂在怀里,大灌迷魂汤
敲锣打鼓的都是风,北风,西风,甚至东风,南风
那一天,蒲公刚在水胶场朋友家里喝了酒,大醉
脚步踉跄,身边毛驴就像被风摇摆的杨柳,一步三摇
东倒西歪,一条路硬是被他走得九曲十八弯,肝肠寸断
真正的戏台清明,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据说蒲公早就得了道
在他西去毕府的路上,鬼怪被他的无字天书一个一个
都收了进去,阎罗仓皇出逃,只在封面留下四个字大小的影子
真的,确实有这个一个戏台,有这个一台戏
蒲公确实是戏中的主角,那一天她确实喝醉了酒
就像我亲眼所见,我甚至怀疑,他那本《聊斋》的由来
和出处。多少年来,《聊斋》风一直吹着,就像那台戏
一直在耳边提醒:一个现实人应该知道怎么活着。
作者简介:勺子,原名王强,淄博周村人,文学爱好者,有诗歌发表于《贵州民族报》《时代文学》《中国电影报》《淄博晚报》等报刊,作文以“先做人,再作文;先写心,再写诗“要求自己。
通信:(255300)山东省淄博市周村丝绸路14号楼1单元401号王强
电话:15564064577或者134553585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