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583|回复: 1

乌河:前世今生 第九章:齐国与马 作者:巩本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0 23: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乌河:前世今生  第九章:齐国与马
巩本勇

引子……
      河流是指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乌河是一条河流,从鲁中山区流向鲁北平原。
      许多年以来,所谓专家、学者、草根探讨乌河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河流的形成、发展、作用到河流的基本功能、永续利用,以及乌河文化的地域影响。作为乌河岸边土生土长的一位诗人、作家,地域文化研究者,参与其中,可能是一件有趣而更有意义的事情。像《易中天读城》,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讲述。
      《乌河:前世今生》不是史书,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在我看来,属于什么体裁并不重要。我尽量让它融入齐文化、黄河文化,从不同侧面描述,如同串珠。像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堪比“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乌河,不奇特,也不神秘,只不过是祖国灿若织锦中的一个花纹,一个色点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个花纹,一个色点,却承载起一座城,一方地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九章
齐国与马

      马的主食是草。
      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普氏野马,家马可以杂交有可育的后代,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小。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一匹马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公元前685年,因为齐桓公与其兄公子纠争夺君位,齐国与鲁国进行了一次大战——乾时之战,又称干时之战,就是在今天索镇乌河一带。《左传》庄公九年:师及齐师战于乾时。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姜姓吕氏 ,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他任管仲为相,称之为仲父,并向国人宣布:“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在桓公支持下,管仲对齐国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齐国迅速强大起来。齐国北伐戎狄,南却强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力量。那时,战争以战车为主,马是驾车的主要力量,所以,养马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一车四马,齐国是大国,号称千乘之国,养马便成了国家发展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齐地有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马的优越地理环境,养马业在诸侯国中捷足先登,这就为军事装备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齐国养马基地是哪里呢?
      其一:南马坊
      齐国建都营丘后,为了防止外夷骚扰和入侵,十分重视军事力量的扩充,而繁育和驯养大量良马,是军备物资的重要保证,遂在都城近郊建起了养马场。养马场建立之初,此地始称马坊。后因其位置处于齐国都城之南,改称南马坊。
      齐国建立后的数百年间,养马场规模不断扩展,与养马业有关的各类人员随之大量增加。在这些人员中,既有马业繁育驯养人员,也有官署派驻的马政管理人员;既有为养马业服务的兽医,也有草料采供人员等。这些在养马场劳作的人员去留频繁,而在这里定居下来的人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逐步形成村落。因此,南马坊村的形成与齐国养马业兴起密不可分。
      1998年,在村南出土一件宋代南马寺石经幢,上有南马坊住户卖给该寺庙土地的记载。2017年,在旧村址觅到明崇祯五年(1632年)《修醮碑》一通,文中有“淄邑系古齐都城,西南隅村名南马坊,亦系古迹”的记述。
       其二:西殷
       广饶县西殷村附近有一处古遗址,考古界名之为“西殷古城址”。其范围东西长800米,南北宽600米,广饶与博兴的交界沟南北穿过城西部,西殷村就坐落在城址之上。现村南仅剩残城墙一段,高约2.5米,宽约3米,长约30米。城墙为土筑,夯土层较为明显,出土的器物有铜箭头、瓦当、盔形器、灰陶器物残片等。从考古调查、出土器物、民间传说及相关史料推断,该遗址概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建的养马城,故有学者直称之为“西殷养马城遗址”。
      齐国养马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北鄙滨海有大片草地牧场。据史料记载,养马城建成之后,每年春、秋两季齐侯都要率领卿、臣、士大夫到养马城备马田猎。每逢战事,齐侯也要派人到养马城备马应战,甚至连齐侯逝世也要到养马城备马殉葬。
       广饶是兵圣孙武故里,孙武家所处的青丘地区可能与西殷同一范域。齐国就是各诸侯国中马匹最多的国家,桓公时,一次赠予卫国良马就达300匹。
       其三:桓台
       桓台县新城镇有一处古迹,人们称之为“桓台”,又名戏马台、系马台、牧马台。春秋时期,此处地势空旷,草木繁茂,南临系水,西北约四公里便是今天被称做孝妇河的古孝水,处于齐国苑囿的中心地带,是养蓄战马的理想之地,古称牧马场。史载:“齐桓公以此筑台戏马,故名桓台。”《新城县志》亦记载此事。
      清初新城知县雷璁《桓台》诗云:桓台古霸迹,戏马绕雄风。苑囿今为邑,台址犹高崇。
      后来,有潘姓人家在此开店,名潘孟店。由此往东不远,即今天邢家村一带,地势低潮,水波荡漾,齐桓公辟为牧马池,今名犹存。
      从桓台往东北约20多公里,是齐桓公驯马的地方。位于乌河以西的地方,地势开阔平坦,南近棘邑,名演马场,即现在的演马村。靠近演马场北约一里,是当时训练战马的官兵居住之处,名为演马官庄。以前挖围子壕、窑厂挖土时,都曾发现过多处冶炼炉的遗址和隐约可辨的部分马掌形的锈铁片,这就是当年为战马上掌用的。从这里开始,有一条高出地面二三十厘米的土道路,向东南方通向李家、雅和等村,一直到临淄城,这条道名曰官道。官道是当年前来驯马的官员来往京城的一条路,上世纪80年代还有此官道遗址。
      在演马村西南3公里,有村庄名为营子。据传,是齐桓公为看守军马设置的兵营,后人叫营子庄、营里庄,如今人们称之为东营。这里西距牧马台15公里,东南距齐国军事重镇渠丘邑、葵丘邑仅5公里。从演马村往北约5公里是古少海之滨,北靠青丘,东西为土岭,古时又称为馑饥岭、桃花岭,是官道,如今整修为夏庄至荆家的公路。华沟村南侧有地名马栏子,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发水利时在一米以下发现了大约一米厚的马粪层,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又名马栏台,传说是当年齐桓公蓄养战马的地方。
       可见,此处古代养蓄战马并非妄说。
       养马不仅靠放牧,更重要的靠喂养。
       当年齐桓公不只设有牧马台、牧马场,而且在时水之滨设置了草料场,供应军马草料。一人于此建村,名麸村,后演变成傅村。因草料场面积大,又分为东麸村、西麸村,今名东付村、西付村。在两麸村之间,修建了供应养马官兵生活用粮的加工处,后人于此建庄名面窝。从面窝往南3公里处有刨马泉,据传是齐桓公在卫固战马集结、等待出征的地方。
      此外,还有青州城北马兰村的齐国养马场等等。桓台、广饶、青州、博兴、寿光等正好围绕在齐国都城的周边,都有可考的齐国养马场,但是足以证明,桓台是齐国最重要的养马基地。
      齐桓公好马,不只是为了爱马戏马,从这些养马基地的建设可以看出,他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军事力量。齐国和“马”有着不解之缘,在齐地疆域,特别是乌河两岸,还留有许多与战争、兵马有关的痕迹和传说。事实也正是如此,齐桓公北伐山戎,班师时突然迷失方向,不辨东西南北。管仲用老马带路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此即“老马识途”的典故。后来,齐国各地都修建马神庙以示纪念。
      齐景公名杵臼,是姜齐的第 25 代国君,在晏婴的辅佐下,在位 58 年,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据载,在他的后期"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十分腐化。而且特别喜欢马,在宫中有专门给他养马的人。
      齐景公的爱马死了还要处死养马的人。
      至春秋末期,齐景公更是养马成风,故此古“新城”又名千乘之别城。《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等古籍中都有“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的记载,可见当时齐国养马业的规模之大。
      这里因为有了乌河、涝淄河、潴龙河、小清河等河流充足的水源,而土壤肥沃,农耕种植兴旺,河流运输发达,也成了天然的军事防御屏障。今桓台县东北隅有齐景公失马寻踪处,因古代“踪”与“延”相通,汉代在此设延乡县,又名“返踪城”。
      在齐故城郭城东北部,是一处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和大贵族墓地,已发现大、中型墓20余座。在其中5号墓周围,发现了大规模的殉马坑,殉马坑在墓室的东、西、北三面。东西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宽5米,三面自然连接成为一体。全长215米,殉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7——2.8匹,按此密度计算,全部殉马当在600匹以上,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国内罕见。
      经考证,墓主是齐景公。
      庞大的殉马葬式,看出了齐侯景公的奢侈豪华,同时也反映了齐国当时国力的强盛。据专家考证,殉马多数是 6--7 岁口的壮年马,是人为处死后,按照一定的葬式排列而成,马分两行,排列整齐,昂首侧卧,四足蜷曲,呈临战姿态,好像只要听到战鼓擂动还会四蹄腾空。
      这就是东周殉马坑,它是齐国第二十五代国君齐景公陪葬坑,是中国三大殉马胜迹之一。著名的绘画大师刘海粟看后,即席挥毫写下了“殉马奇迹天下无”。
      殉马坑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秦兵马俑。
      齐景公的殉马坑年代比兵马俑坑早 280 多年,而且陪葬的是真马,兵马俑坑的兵马都是陶俑陶马,难怪有人看了齐景公殉马惊叹:秦皇兵俑数千,自以雄风第一夸天下;齐侯殉马六百,人称举世无双表古今。
      齐景公为什么会用有如此多的马匹来殉葬了。答案倒是简单,齐景公在在春秋战国时代以酷爱名马著称。
      春秋战国时期,拥有马匹与战车的多寡,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象征。齐国无论桓公称霸时还是景公复兴时,都十分重视发展以养畜军马为主的畜牧业,所以拥有马匹与战车的数量在诸侯国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发表于 2021-9-12 22:2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齐国与马阅读后不仅了解了历史,更增添了知识,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