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9655|回复: 3

现在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9 08: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
警惕“抗疫文艺”扭曲成“文艺狂欢”

现在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正在受灾的人想听吗?正在一线奋战的医务人员想听吗 ?别去烦他们了!

救灾歌曲不是不能写,但是要写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式。

等这场对瘟疫的战争可以宣告胜利的时候,请大家多多写,用音乐,用力赞扬那些劳苦功高的英雄,批判那些祸国殃民的败类,抚慰那些受灾受难的无辜群众……

但现在,请好好看清,他们都谁是谁。唱歌要是有用的话,韩红不比你会唱?她为什么不去唱歌而是去运物资?

每一次灾难发生时,艺术作品都不曾缺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持续深入,从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全国范围内迅速产生了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艺术样式包括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美术、书法等,可谓各展所长。

得益于自媒体时代的即时性传播特点,大量的音乐作品成了艺术“抗疫”的主力军。不过,从目前的报道来看,抗击疫情的歌曲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上显得“千歌一面”,天使、英雄、生命、大爱、逆行、前行、勇士、使命、风雨等词汇重复率过高。从传播效果来看,能够引发广泛传唱的寥寥无几。《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曲》这样的文章受到热捧,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需要警惕的一点是,“抗疫文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扭曲的“文艺狂欢”,更直白一点,为了创作而创作的并不在少数。也有诸如给钟南山院士刻章这样博取眼球的“艺术家”存在,可谓刷新了下限。因此,“抗疫作品”大量涌现,但其价值在“批量生产”中发挥多少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灾难是创作的重要母题,因此有“国家不幸诗家幸”之说。客观而言,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从长远看,如何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人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化,从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探讨灾难的自然与人文含义,是值得中国的文艺创作者们反思的命题。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09: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延伸阅读】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曲

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曲
内蒙古大学、新闻学硕士 邢玉龙

针对这次疫情,

越来越多音乐人开始写歌声援武汉。

但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生理上不由自主地排斥这些令人“感动”的音乐。

我想了想,原因大概是:

1。没人需要这些音乐

那些感染了病毒的人想听吗?

这些音乐对他们有一丁点儿作用吗?

一线的医生想听吗?请别烦他们好不好。

被迫宅在家的我们想听吗?前两者不听,我没资格听,谢谢。


2。现在有比唱歌更重要的事

汶川地震的时候,也有公益歌曲,当时大家是都能共情的。因为地震是天灾,是人和天的战役,我们需要为人类打气。

另外,地震原因和结果都简单明了,发生即是结果,来得快去得快。但现在,是谁造成了这场疫情?疫情发生后应该负责的人是怎样应对的?疫情还要持续多久?下一个被感染的会是谁?一切都是未知数,人人都是潜在受害者……

这个时候,试图找出真相是比唱歌更能抚慰人心的事。

现在唱歌就像个笑话,既是对音乐的不尊重,也是对所有正在遭受痛苦的生灵的不尊重。

3。唱歌真的没有用

1985年Michael Jackson号召群星录制《We Are The World》是为了给非洲筹集善款。

我们不需要音乐的鼓励,自己已经都主动捐了钱。

另外,这是美国音乐家对非洲的援助,如果现在其他任何国家为我们唱歌祈祷也都值得感动,因为这是一方对另一方遭遇的感同身受。

问题是,我们现在是自己家有困难,现在自己解决自己家的具体困难比唱歌重要得多得多。真不知道你们现在发歌,除了能给自己增加一个露脸的机会,还有什么其他用。

唱歌要能解决问题,韩红不比你会唱吗?她干嘛不唱歌去运物资?

4。写的歌太难听

大家写的歌实在是太难听了。

歌词净是些假大空的套话,旋律恶俗煽情,没有一丁点思考在其中,这是最不能原谅的。

5。时间不对

救灾歌曲不是不能写,但是要写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式。

等这场对瘟疫的战争可以宣告胜利的时候,请大家多多写,用音乐,用力赞扬那些劳苦功高的英雄,批判那些祸国殃民的败类,抚慰那些受灾受难的无辜群众……

但现在,先别写,

请好好看清,他们都谁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09: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链接】我想听那些救灾歌曲

我想听那些救灾歌曲,因为我不像你那么冷漠
摇滚天堂/扬子虚

前些日子看到我的朋友邢玉龙老师写了一篇文章《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曲》,我一直想写点什么回应。

从内心来说,我认同他说的一些东西,但更大程度上,我只觉得这样说未免有点过于残忍与冷漠。或许对于很多并未身处于疫区,只是被迫关在家里发霉的人来说,岂止是为灾难写歌,他们甚至会觉得对于整个灾难“过分关注”都是让人厌烦的。

就如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那个因为网游关服在骂骂咧咧的年轻人一样:灾难说到底只是一部分人的事情,鲁迅先生说得好:“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也许不必太过渲染音乐的作用,在如此的灾祸面前,或许音乐确实也没有多大的作用。但你的反感,你的不想听,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情感。

音乐也好、文章也好,都是有感而发的东西,一个普通人或许会在灾难面前落泪;而你也应该能够理解,一个音乐人在目睹灾难的时候,瞬间产生想要表达自己此刻情绪的感觉。或许他们中有一些并不是多么优秀的作者,他们写出来的歌曲也没有足够的感染力——

但又何必因此去审判他们的初心呢?

我当然知道,总会有一些沽名钓誉之辈,在这些“大事件”面前,蹭蹭热度,刷刷存在感,但无论怎样,当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有无数的营销号在天天刷着“某明星今天穿了什么鞋”的所谓“热点”时,我一点也不反感那些为了灾难写歌的音乐人。

或许他们中,也有一些人是内心存有着一点点想要增加自己影响力的私心,但那又如何呢?我们每个人,谁是一点点私心都没有的呢?

就算真的有完全无私的圣人存在,我们又真的有必要把每个有心行善的人都从里到外剖析一番,不允许ta有任何的私心吗?如果我们每次都这样去追究所谓的“动机”的话,那这个社会最后就是没有人会去做善事,因为大家宁可不要让自己接受这样的诛心之举。

莫以恶意度善心啊。

是的,有些救灾歌曲并不那么好听,但它们存在本身的意义或许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好听吧?

音乐本身是有它的功能性的,有适合派对的音乐,有适合跑步的音乐,有情歌,也有悲曲。自然,在如此的灾难面前,也需要有一些音乐。

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什么都做不了,最大的努力无非就是不给社会添乱而已;而这种时候,如果能有一些文艺作品,能给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们提供一些心灵上的慰藉,难道不好吗?

在经历了如此糟糕的一个开头以后,2020接下来的一年我们还要面对几个月的经济严峻形势、贸易战的结果——这会是非常难过的一年,这一年人们会需要更多的音乐。

你当然可以不听,但那些在灾难中失去亲属的人们,那些家庭窘困难以度日的人们,那些一夜白头或者被迫加快长大的人们,他们会需要音乐的。

邢玉龙老师又说,唱歌不能解决问题,就像“韩红不比你会唱吗?她干嘛不唱歌去运物资?”

但韩红不唱歌,恰恰是因为她有自己的慈善组织,她在慈善事业上的努力比起她此刻去唱歌,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而那些为灾难写歌的音乐人,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如此重要的一个平台,或许也发挥不了那么重要的作用,他们只是做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那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创作音乐。而大部分这些写歌的音乐人,甚至都是一些没有多大经济实力的音乐人,你真的让他们去捐款,他们大概也捐不出几万个口罩来。

他们尽力了,而我们太多的普通人真的最多只能做到在家老实呆着别出门添乱而已,我们凭什么去指责他们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当大家坐在那里,烤着火吃着瓜,却对那些正在“做着点什么”的人们指手画脚的时候,用你的犬儒主义去劝说他们“别干了,没用”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或许也能换位思考一下。

其实用这套犬儒主义的逻辑来看,大部分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仔细想想,全中国真正陷入水深火热的,满打满算,能有一亿人吗?跟剩下的十三亿人有关系吗?

你当然可以不想听那些救灾歌曲,因为事实上,整个武汉,所有“别人”的生生死死,也跟你没关系。套用同样的逻辑,你同样不想听那些罢工的工人的口号,你也不想听哪些调查记者们写的故事,你更不想听来自墙外的所谓“远方的哭声”。

因为说到底,所谓“更重要的事”,不就是去建设一个伟大的“中国梦”么?

唱歌确实也唱不出中国梦来,唱歌确实也“没有用”。

但或许自媒体人所说的话,未必是他们真正想说的话,而只是碰巧是观众爱看的话吧。

我一点也不想掩饰我自己,有时候我的内心也会产生一些糟糕的,自私自利的想法:能不能把某个地方完全封闭起来,让那些病患们待在一起,疾病不在传播,其他人过自在的生活呢?

我想邢玉龙老师应该想一想:我们当然知道有些救灾歌曲写得不好,动机不存,甚至是沽名钓誉,但那句“没人想听”,是否真的太过冷漠呢?

2016年,中国留学生江歌在东京为了保护自己的闺蜜,被后者的前男友残忍地杀死了。为了能给江歌讨个公道,她的母亲用了几年的时间不停地在奔走呼吁着。但终于有一天,曾经那些同情江歌妈妈的网友,也开始问起了“为什么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江歌的妈妈”了。

因为我们普通人终究是自私的,江歌死得再冤,最终也不过只是看客眼中的一个故事,但是没完没了的江歌妈妈,“没人想听”她再叨叨那些痛苦的诉求。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要给江歌妈妈的文章点个赞,或许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俗人,但我知道,那对她应该是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0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前不久,坂本龙一在福岛指导中小学生乐团演奏时接受了媒体采访。

采访中,坂本龙一的大意被整理如下:“音乐之力”是最讨厌的词语。一旦有灾害发生,媒体即宣扬“ 音乐的治愈”,“音乐传递力量”,对这种万能药一样的东西感到非常不愉快。音乐人如果抱着“治愈他人”,“传递能量”的心态来做音乐是非常狂妄和轻薄的,没有比这更丢脸的事情了。

这段话由微博博主@THEBADMUSiC翻译后发布在网上,引起不小的讨论。

公众号“合唱chorus”发文《没人想听你写的救灾歌曲》,文中观点引起广泛共鸣,阅读量很快突破十万加。

在这篇短文中,核心的观点如下:第一、没人需要这些音乐;第二、现在有比唱歌更重要的事;第三、唱歌真的没有用;第四、写的歌太难听;第五、时间不对,歌曲应该写在宣告胜利的时候,应该用力赞美那些劳苦功高的英雄,批判那些祸国殃民的败类。

虽然批评此文者认为内文逻辑不清,强行制造对立。但无论如何,没有心思听歌、现在最重要的是抗疫、歌曲写得很差、歌颂对象写错了……等观点却引起了讨论。

早在2013年,韩红曾发微博表示自己十分反感歌手在灾难来临时写歌唱歌的行为。她说:“我特别不明白!也明确表态我很反感!为什么国家一有灾难有些人总写些歌,找歌手来唱?”

韩红作为国民唱将,发生灾难之后,没有呆在录音棚而是冲到第一线运物资。数年前的感叹也被网友们再次翻出来,力证救灾歌曲的虚伪无用。

坂本龙一此番尖锐锋利的批判,在此时此刻传到中国也显得尤为扎眼。而乐评人、自媒体及网友们对救灾歌曲的公开批评也让一些音乐人和其粉丝心生委屈——虽然不如上前线来得有用,但自己也确实是希望用音乐来表达,怎么就成了狂妄了?特别是中国绝大多数音乐人的收入微薄,并没有机会和明星们站在一起录制大合唱歌曲,但在家写歌投稿支持医护工作者、支持武汉,表达心声,质量先且不说,这有什么错?

那么,救灾歌曲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音乐真的那么没有用吗?人们反感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救灾歌曲?

1

为什么不仅没有力量,还让人反感?

疫情爆发后,给武汉加油打气的歌曲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

有武汉本地音乐人参与的公益歌曲《武汉伢》《武汉,你好吗?》;有林俊杰、孙燕姿、邓紫棋、李荣浩等大牌音乐人为疫情创作的歌曲《Stay With You》《平凡天使》《同根》等歌曲;还有其他音乐届人士创作的如《渡过难关靠大家》《坚信爱会赢》等歌曲。

虽说对音乐的审美从来没有客观答案,但我们还是找来了平台上一些传播声量比较高的赈灾歌曲,希望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这些歌曲中,有旋律、歌词和视频画面结合在一起,让听者感受到武汉城市往昔繁荣,而今夕孤城的痛苦,继而被深深感动的歌曲;也有在孩童稚嫩的开篇歌声中,感受到被激励的能量,继而在原本灰暗丧失信心的时候增添了生活信心。

如果说音乐视频画面中的户部巷、黄鹤楼、长江大桥、热干面、糊汤粉这些细微场景和歌词中的人间烟火气,让听者泪流满面,那么音乐视频中剪入大量的新闻现场画面和视频素材也成为了无声的语言表达,歌手的出镜率也是相对克制的。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大众这么反感救灾歌曲呢?

第一、大众反感的是那些虚情假意、充满了空话套话、把疫情当热点的投机作品。

举一个恶心的例子:“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众志成城!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勇往直前!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视死如归!”

连《光明日报》《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发文批道“愿创作者们,莫投机、莫得意,练好‘人说话、说人话’的内功,用真心抒写真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创作,书写和记录现实生活,感国运与时代变化,为最需要的人发声。”

而我们部分歌曲的创作者,确实存在投机者,陈词滥调令人发腻。也难怪业内人士感叹,最近行业里编曲接的歌实在太多了,硬憋的旋律,同质的歌词,花一两万编曲录制,蹭热度、沽名钓誉,还不如捐钱。

第二、 这一次应运而生的救灾歌曲确实太多了。

在资讯上搜索,出来的歌曲一首接一首,让网友们也觉得实在没有意义浪费时间、金钱和注意力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竟然还发生了涉抄袭事件。2月5日下午,男星李小雷和DJ阿喆合作了一首公益歌曲《武汉一定能》,被网友扒出疑似抄袭一首泰国乐队Getsunova的歌曲《最响亮的寂静》。网友们听见对比视频后,更加愤怒。眼见舆论发酵,李小雷不得不发长文解释词曲作者都不是他本人,他只是演唱者。

其实,这一次有这么多公益歌曲诞生,也和这几年音乐平台入驻音乐人的数量飞速提升有一定的关系。当下正处于互联网音乐生产力下沉的时代,卧室一代音乐人越来越普遍,年轻人憋在家里用音乐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态度,本身没有问题。而每一位参与了公益歌曲的创作者也不必对号入座,对此感到委屈。

无论如何, 疫情当前,“是不是有必要”、“是不是被需要”虽然不是音乐创作者首先思考的动机,但依然值得创作者去反思——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坂本龙一曾经在福岛核泄漏后,去福岛避难所给难民弹钢琴。演奏开始前,他望着大家说,“很冷吧,冷的话站起来活动一下也无妨,大家怎么舒服怎么来。”坂本龙一把自己放到低位,为听众演奏的时候也从不自诩有治愈力量,他的传递的是一位音乐创作者的真诚。

在职业生涯中,坂本龙一始终展示出一种极度谦逊的态度,无论是对合作伙伴、对听众还是对音乐本身。所以他所说的音乐人如果抱着“治愈他人”、“传递能量”的心态来做音乐是非常狂妄和轻薄的,这句话更像是他在修炼多年后的体会和用以自律的哲学,而非对每一位音乐创作者的谴责。

这一次,大家对救灾歌曲的反感,是因为确实被一些虚情假意的陈词滥调恶心到了。

2

“加油”背后的灵魂是什么?

还记得在坂本龙一的纪录片《终曲》中,有一幕场景是他站在日本首相官邸外,和日本市民一起抗议核电站重启。他说,“反对核电站重启,大家不要因为一两座核电站重启了就灰心丧气。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如果说坂本龙一在创作《奥本海默的咏叹调》的时候已经在反思社会问题、关注民生,那么在福岛核电站事件中,坂本龙一已经是个社会活动家。他的音乐创作是基于赴身到大众活动中去的实践和长久观察。

因此,当“音乐之力”被创作者当做博取名利的工具,惺惺作态,大众当然就要对这种劣质音乐保持警惕,持猛烈批判的态度。

那么,是否真如坂本龙一先生说的,音乐并不具有“安慰”和“治愈”一类的物理属性呢?

第一、讨论这个问题,不能避开一个概念——“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医里,它叫“五音疗疾”;西医里,它叫music therapy。在近代,音乐治疗曾被广泛应用于灾难或战后精神心理重建,1944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正式成为学科,到今天音乐治疗已经十分成熟完善。

美国音乐治疗协会定义,音乐治疗是临床和循证的科学,通过对患者进行音乐干预,实现特定的治疗目标。音乐治疗对焦虑、抑郁、成瘾、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症状都有改善和疗愈作用。

在疫情的阴霾笼罩下,人们的娱乐需求不得不完全转移到了线上。譬如,摩登天空每天下午在B站直播“宅草莓不是音乐节”,随后街声也加入到直播“音乐节”的队伍,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直播抱着吉他在线上为大家唱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音乐人以直播演出的方式为大家带来安慰,声援武汉和受困于疫情的每一位普通人,便是音乐的暖心之处。

第二、当好音乐集结到一起,它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人心的号召力也是巨大的,起到推动国内民众与国际社会团结互助的效果。

澳大利亚大火发生后,澳大利亚女歌手Delta Goodrem发布单曲《Let It Rain》,歌曲的全部收入捐赠到救灾中。Elton John也在自己的悉尼演唱会上承诺向丛林火灾救援捐款100万美元,美国歌手Pink向当地消防服务部门捐款50万美元。

还记得2019年热映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吗?片尾以二十分钟的篇幅重现了1985年那场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唱会Live Aid (拯救生命)。

当时埃塞俄比亚爆发了20世纪最严重的大饥荒(1983年到1985年),死亡人数达到120万,40万难民流离失所,20万孩童成为孤儿。

1984年,爱尔兰朋克乐队布姆镇鼠(The Boomtown Rats)的主唱Bob Geldof看到新闻报道中非洲的人民长期因饥荒与营养不良而死亡,与另一位音乐人Midge Ure发起公益组织“Live Aid”, 旨在为发生在埃塞俄比亚的饥荒筹集资金。

1984 年圣诞节,Bob Geldof召集一批当红音乐人推出单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听来令人心碎,却又鼓舞人心,这首歌告诉人类“遇到什么恐惧都不要怕,勇敢地去面对他”。这也为堪称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唱会拉开了序幕。

1985年7月13日演唱会当天在伦敦和费城两地举行。当天,音乐突破了国界、种族、文化和信仰的隔阂,现场和场外的观众都被振奋。活动最终共筹集善款超过1.25亿美元。英美两国以外,Live Aid还在澳大利亚、日本、奥地利、荷兰等各个国家举行慈善演唱会,继续为非洲人民筹资。

第一次,世界人民以音乐的名义团结在了一起。这便是“公益音乐所能释放的力量”。

总而言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可不必因此而怀疑音乐之力,甚至不必纠结于是否存在音乐之力。

文字和音乐都是表达方式,新闻作品的写作传递真实的力量,音乐作品传递情感的力量,但背后的灵魂却是相通的——是否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只要音乐是真诚的,行动是真诚的,大众也自然会感受到来自音乐的力量。

热爱音乐与生命的人们,2020,继续勇敢前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