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158|回复: 3

忆 “哄棉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9 15: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哄棉花”(原创首发)
张店  大街北平

“哄棉花”——就是到那些已采摘过的棉田里,去拾拣那些没有采摘干净的残棉。如同到收割过的麦田里去捡那些漏掉的麦穗或去收获过地瓜的地里翻倒地瓜一般的意思。

儿时,我住在姥姥家的时候,每当深秋来临之际就时常的跟着大人们去哄棉花。

姥姥家居住的村庄叫浒山铺,是邹平县城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在村的北面十多里远处,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只有十几米的宽窄、水也不是太深。河的南面多山丘陵绵延,河的北面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川。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国家规定,以河为界,河南边的村庄为产粮区,多种植五谷菜果等;河北边的村庄为产棉区,全部种植棉花,满坡遍野是一片片的棉田。

那时,我们国家还是一穷二白的时代。而山村农民的日子更是艰难的很。就说穿的衣、盖得被都要靠自家织些粗布来做的。而就是那纺线织布的棉花,也是难以买得起的。于是,每到深秋到来、收获棉花的时候,村里的那些七八、十来岁的孩子们和一些中老年妇女们,就相约到河北边的那些村庄的棉田里去哄棉花,也就是去拾拣那些没有采摘干净的棉花。

由于我年纪小(七八岁左右),且又是城里的孩子,姥姥怕我服不了苦 ,总是不让我去哄棉花。但是为了能多哄些棉花以填补生活所需,也是好奇心和贪玩的心促使着,我坚决的跟着三姨、四姨她们一道去哄棉花。

去“哄棉花”的地方比较远,一般要走几小时的路程。鸡叫过头遍后,我们就要起床。胡乱的吃些东西,灌上一肚子凉水 ,往包里塞上几个窝头或饼子,从院子里腌咸菜的大缸里捞上几个腌萝卜,带上几个蒜头、几棵大葱,就匆匆上路了。

却道天凉好个秋。深秋的凌晨已是透人的凉了。可那时的乡村人们,根本没有什么球衣球裤、毛衣毛裤等内衣穿着御寒的。厚厚的粗布做的长衣长裤,里外的套上几件,便是过秋的穿着。这单薄的衣服是难以抵御深秋五更寒凉的,那牙便不住的打颤,鼻涕不停的流。而凌晨早起赶路 ,依旧睡意朦胧,似乎还在半睡的状态,迷迷瞪瞪似睡似醒的走着,无人说笑打闹,旷野的小路上只有“唰唰”的脚步声。人们三五成群,影影绰绰的延伸到很远很远。

走了一会儿,身子便渐渐暖和起来,睡意也被赶走了。孩子们总是耐不住寂寞,路上也就热闹起来了。有的讲笑话,有的猜谜语,更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开起了对骂的玩笑来。寂静的路上响起了清脆的吆喝声。后面传来了“琉璃、琉璃对琉璃,王八羔子在前面!” 的吆喝声 ;走在前面的则回敬道:“木头、木头对木头,黄鼠狼儿在后头!”;那边喊道:“大姑娘骑自行车,回过头来叫声哥。”;这边应答:“两个轱辘咪咪的转,后面跟着个大坏蛋。” “哈哈、哈哈”“嗷----嗷----”,近处远处响起了欢快的笑声和起哄声。这玩笑中的对骂,没有任何敌意,不是无故找茬起哄。为的是驱走寂寞、为了寻找欢乐。在相互笑骂中大家加快了脚步,忘却了寒凉与疲倦。

近一些的棉田几近“哄”遍,要想多哄到棉花,就要到更远一些的村庄,有时得要赶二三十多里的路。不管多远的路程,我们总是在天还未亮的时候赶到。天尚黑、露水重还进不了地,疲倦和饥饿却一同袭来。我们便找一个背风的土坎下,点上一堆火,烤干被露水打湿的衣裤和鞋袜。再将窝头或饼子烤的焦黄香脆,幸运的话,还能找到一些遗落在地里的玉米、地瓜什么的,烤熟了吃。“饿时吃糠甜如蜜”,哈,那种香甜可胜过任何的美味佳肴,那种余香,至今难忘。

天刚放亮,大家就一哄而上涌进了棉田里,在人家已经拾得够干净的棉田里,去寻找那些漏摘的残棉。棉田里人很多,却悄无人声,每个人都弯腰弓背,拉网一般的仔细寻找着残棉,决不放过点滴。而那时的人们是非常纯朴的,旁边有很多尚未拾过的棉田,雪白的棉花一簇簇的很是诱人,但是绝没有人去摘拾那些主家还未采摘过的棉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做人起码的底线和本分,是万万不可突破的。

突然一阵欢呼声,棉田里窜出一只野兔 。大家呼声四起,围而捉之。人群似密织的大网,野兔惊慌失措、东跑西跳、四处逃窜。人们带去的狗儿,也奋力追剿,最终野兔难逃劫难,成为人们的战利品。每天都会有十几只的野兔被捉住,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让我们忘掉了疲倦和艰辛。令我沮丧和惋惜的是,每次我都奋力的参与捉拿和围剿野兔,无奈因年纪尚小且手气欠佳,回回都是无功而返,没有亲手捉到过一只野兔,每每看到人家兴高采烈地捉拿到野兔,高兴的叫道:“哈哈,今天可要享口福了。”让我眼馋的只想掉泪。

太阳慢慢的掩藏起红彤彤的笑脸,天渐渐的暗淡起来。我们背着艰辛换来的收获,带着满身的饥倦踏上回程。回家后,已是月明星稀的深夜。

经过十几天的披星戴月的奔波和辛苦的采摘 ,我们竟拾摘了几十斤的残棉。姥姥将棉花晾晒后,挑出好一些的棉花用作纺线织布,稍次一点的用来絮棉袄、棉被等。于是,我们也得到了一年中最大的一次奖励——春节前,每人做上一身粗布的新衣服和鞋袜。

如今,“哄棉花”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已不知什么是“哄棉花”。但是,这一段经历却永远的留在我的脑海中,那披星戴月的奔波、那摘拾残棉的艰辛、那捉拿野兔的欢腾,那采摘到棉花的喜乐,是终身也难忘却的!
     

     
注一:“哄棉花”是我小时候居住农村时曾有的生活经历。“哄”这个字的使用,因无考证出处,经查字典,我选用了这个”哄“字。我想,之所以叫”哄棉花“,是因为参与的人较多、一哄而上抢着摘拾残棉 的那种含义的。

注二:近几天,有邹平青阳人,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上文中写到的那条河。过去并无河名,现今已名为杏花河。




发表于 2019-10-29 16: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酸涩而又有趣的回忆,也勾起我同样的记忆。写得好,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17: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 发表于 2019-10-29 16:24
一段酸涩而又有趣的回忆,也勾起我同样的记忆。写得好,赞。

儿时的经历,苦涩中有乐趣,贫困中有欢乐,这是乡愁,也是历史。谢谢张老师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9 17: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园风光里有过去朴实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