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楼主: 张玉国

《齐国故事苑》(短篇故事集 作者:张玉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1: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6-12-9 11:43 编辑

                                                                                         钱三豹
       明末年间,在山东宝塔镇,提起钱三豹,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怎么说呢?原来在这镇上,他除了有最多的田产以外,就是他的势力。钱三豹其实是他的外号,因其在家中排行老三,性情如豺豹而得名,真名叫什么,镇上已没有几个人能够知晓了。其父是朝廷旧臣,曾在朝里干过兵部尚书,两个哥哥也在城里为朝廷做事,唯独他是个窝囊废,属于死狗撮不上墙头的那一种,尽管费了他爹不少心思,也搭上了不少银两,最后还是月明天里打灯楼——白费蜡。
      人家都说家鹊托生了个蝙蝠,一代不如一代。这钱家还就是不一样,天生就是出大官的地方,如今钱三豹的儿子也在京城当上了礼部尚书。就凭这,他在镇里更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俗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咱就等着瞧吧。
        自从儿子当了大官,比他自己当上了官还过瘾,你看他成天昂着头,挺着胸,典着个大肚子,拿着把文房扇,不可一世的样子,好象这镇上就盛不开他了,总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学问有多大。其实他就是草包肚子一个,典型的酒囊饭袋。
        提起酒,咱不得不多说几句,这钱三豹成天的是花天酒地,半斤八两不醉,酒量大着呢。特别是他老爹每次从京城回来小住的时候,或者是他的儿子从京城回来看他的时候,就没见他醉过。当他和他爹在一起喝酒,喝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常常揶揄他爹道:“爹,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你养的儿子,不如我养的儿子有出息。”弄的他爹半天倒不上气来。当他和他的儿子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他就会对他儿子说:“儿呀,你的命,不如你爹我的命好,你没摊上个好爹,你爹不如俺爹。”反过来,正过去,都是他的理。
       人们常说为富不仁,这钱三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以前这十里八村的没水,镇上唯一的一口井被他霸占着。乡民们都得到他这里来挑水,除了他要收钱外,他还规定冬天只准女人来打水,他派人在结了冰的井台上撒上些小米粒。那时候的女人都裹着小脚,穿着自己用麻绳纳成的鞋底做的鞋。冬天穿着这种鞋在这样的井台上溜倒是十有八九的事,他坐在井台边的二层土楼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是哈哈大笑。乡民们是敢怒不敢言。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这钱三豹吃饱了,喝足了,心思自然就放到镇上人家的大姑娘、小媳妇身上去了。那时侯有钱人家的姑娘是很少出门的,窈窕淑女在街上那是很少见得到的。没办法,那就只能在人家娶媳妇的时候抢。于是钱三豹顾了一帮地皮流氓,专门帮着他抢,他们在镇上不知抢了多少个新媳妇。人家新媳妇刚娶到半路上,这帮人就连人带花轿一块抢走了,自然是送到钱三豹这里来了。第二天,再把新媳妇给人家送回去。
        这样一来,许多人家娶的新媳妇,第一晚上都让钱三豹先陪着睡了。迫于他的淫威,再加上中国人死要面子,许多人家都不敢声张,吃了哑巴亏,大家敢怒不敢言。慢慢的在这一带,形成了这样一种风俗:人们娶新媳妇再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娶了,只能偷偷的在天不亮就把新媳妇娶进门,先入了洞房。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话说钱三豹的大哥的女儿已十八岁了,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貌若天仙,尚待自闺中,马上就要出嫁了。这一天大嫂对女儿说:“你三叔再怎么说还是你的长辈,出嫁前,总得让他见一面,免得以后让他埋怨。”就这样大嫂领着女儿径直来到了钱三豹的家里。不见不要紧,一见把钱三豹的眼睛都看直了。半天,他对大嫂说:“这么漂亮的闺女嫁出去太可惜了,还是留着自己用了吧!”这是人说的话吗?大嫂抡着风领着女儿就走了。
       你猜他大嫂是谁?那可是崇祯皇帝的干姐姐。想当年下嫁宝塔镇时,因为脸上有麻子,被镇上的人奚落了一番,回去后在崇祯皇帝的面前大哭了一场。        崇祯皇帝问:“那嬉笑你的都是些什么人?”大嫂说那些人姓王。于是崇祯皇帝派兵下来,把宝塔镇围了个水泄不通,只要抓住人,一问姓王,格杀勿论,杀得是惨不忍睹,把一家人杀得都姓了汪。为什么姓了汪呢?人们不是常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吗?据说是有高人指点:“你们偏得说姓王,你们不会说姓汪吗?汪和王还不都是一样?保命要紧。”这才免遭杀戮。现在镇上的汪姓人家,就是从那时侯改的姓。
       书归正传。这件事,钱三豹的大嫂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好心好意地领着女儿来看你,你倒把好事想到老娘的女儿身上来了。很快大嫂又把状告到了崇祯皇帝那里,崇祯皇帝一怒之下派人把钱三豹给杀了,差役提着人头回京城交差去了。
       钱三豹被杀后,他的头到底提到了什么地方?他在朝里做官的儿子既害怕又无颜向崇祯皇帝询问,真正成了一桩无头案。家人们只好花重金,从京城请来能工巧匠,仿照着钱三豹的模样,做了一个金头给他按到了身上。
        出殡那天,儿女们个个悲痛欲绝。只听他的女儿哭道:“我的天那,金头、银头,也不如俺爹那肉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6-12-9 12:21 编辑

                                                                                          神米
       六月的天,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到处湿漉漉的,难得有个晴天。可是这么阴湿的天气,对于沂蒙山脚下的贤来村的王大妈来说,并不影响她的心情,反倒越发的高兴。为什么?遇上喜事了呗!
       话说这王大妈从年轻的时候起,就烧香拜佛,积善行德,接济四邻,从不做一点坏事。可是这好人无好报,王大妈的丈夫在县里的一个煤矿上工作,在一次透水事故中不幸遇难。靠着那点微薄的抚恤金,王大妈硬是一个人把儿子拉扯长大,如今儿子早已娶上了媳妇,王大妈也抱上了孙子。
       王大妈住的是老房子,紧挨着山脚下,一面靠山,三面是墙,一下大雨屋里就发潮。为此,儿子、媳妇再三动员老人家一起过去住,可王大妈还是舍不得离开。一是这么多年住习惯了,二是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不太方便,这把年纪,还用不着人伺候。
        以前,人们为了防盗,习惯在屋里不显眼的地方,挖个深坑,把瓮放到下边,上边再口对口的倒扣上一个没底的瓮,对口处用夹灰泥抹一抹,底口和地面一样平,把粮食藏到里边,再用盖子盖好,上边放上一张桌子什么的作掩护,很实用的,既安全又不占地方,这叫“接瓮”,到现在王大妈还是习惯在里边储藏粮食。这不,王大妈把自己种的晒干了的玉米又储藏了进去,正好满满的一“接瓮”。
       上面说王大妈这几天心情不错,遇上了喜事。啥喜事呢?这可不能说,天机不可泄漏。你想啊,这财神想让你发财的时候,你不发都不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去,也甭想抢去。这几天啊,王大妈一个人在家,总感到右眼皮跳得厉害,俗话说左眼皮跳灾,右眼皮跳财。该当着要发点财了,你别说这次还真灵验了,王大妈眼看着“接瓮”里的玉米往上涨,一天就涨出好几瓢。“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感谢财神送财来了。”王大妈是做上菜,倒上酒,烧上香,虔诚地跪在地上,嘴里不住地念念有词。
        这几天王大妈除了按时往外挖玉米外,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惊动了神家,把财带跑了。儿子、媳妇来叫她,她也很少去,孙子不送来也懒得去接,一心侍奉财神。就这么过了十几天,玉米挖出了一瓢又一瓢。王大妈心想:“我亏着没跟着儿子去住新房,不然的话,财神还不知道把这财送给谁家唻?”她盘算着:“照这样天天挖下去,我这后半生的生活就不用愁了,也让儿子省心了,不用养老了,说不定我还接济儿子两个唻。”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刚想到这里,儿子就进来了。“妈,你这屋里怎么那么大个霉味,也不开开窗子通通风?”“嘘!”王大妈打着手势制止了儿子的大声说话,生怕把财神惊走了。
        原来儿子觉得老妈这段时间来得很少,就是来了也马上就走,而且也很少看孙子了,甚是反常,今天趁着有空,想来老妈这看个究竟。儿子在屋里转了半天,也没找出原因来,问老妈也没问出破绽,想开窗透透气,老妈又不让,只是一个劲的催促着儿子快走。“这里边一定有问题。”儿子心想。
        忽然儿子眼睛一亮,这盆里的玉米是哪里来的?老妈的玉米明明是我帮着装到“接瓮”里的,一点也没剩下,难道说……儿子蹲在“接瓮”口边察看,口边的玉米像是刚动过似的,再把手插到里边,好像往上冒热气,热咕嘟的,捧起来一闻,一股很大的霉味。不用说“接瓮”里下边的玉米发霉了,得赶快挖出来晾晒。这下老妈可不干了,任凭儿子怎么说就是不让动,儿子只好去搬救兵。在儿子和媳妇的共同劝说下,老妈终于同意了。
        你看看下边那个霉味啊,越往下玉米越成胖墩了,如果再过几天不挖出来晾晒,这一“接瓮”玉米就全报废了。原来,连日的阴雨,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接瓮”接口处慢慢地渗透了进去,让下面的玉米都慢慢地胀了起来,体积膨胀了许多。这才有玉米从“接瓮”口慢慢地溢了出来,才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这次王大妈还是感到高兴,他高兴儿子发现得早,没有造成太大的浪费;高兴儿子媳妇没有太多的埋怨她。她庆幸自己没有陷得太深,看来这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6-12-9 12:31 编辑

                                                                                             蛇
       蛇的样子很可怕的,我相当的害怕它。
      小时候上山割草,草多的地方不敢割,生怕里边有蛇。晚上走夜路不敢走,生怕踩着蛇。因为蛇除了样子十分可怕外,还有它那些稀奇古怪的传说。
       小时候老人们就告诉我们,我们住的屋子上都有蛇,要不然夏天屋子里怎么会那么凉快?说是有一个年轻妇女,丈夫上山砍柴时摔下悬崖跌死了,这个妇女成天在家里没白没夜的哭。有一天邻居到她家串门,发现在她的门前躺着一条扁担粗的大蛇,就吆喝她:“别哭了,看你门前那是一条啥?”那妇女到门口一看,吓得没命的从屋子里跳了出来,从此再也不敢在屋里哭泣了。这是说这妇女成天在屋里哭,屋顶上的蛇都听烦了,跑下来吓唬吓唬她,让她不要再哭罢了。
       还有的说有一个小孩踩着梯子到屋檐上去掏麻雀,爬上去以后,他张着嘴向里张望。麻雀窝里有条蛇从里边窜出来,正好窜到小孩的嘴里去了,小孩从上边掉了下来,人们赶快过去抓住蛇的尾巴往外拽,把蛇拽断了,也只是拽出来了一半,原来那条蛇钻到小孩的肚子里,早已咬住小孩的心了。
       蛇有时还能给人制造矛盾。说有两家人家在一个院子里住,平时关系都不错,两家都养着一些鸡,母鸡每次下完蛋的时候都咯哒咯哒地叫上几声。其中有一家的鸡窝就在磨盘底下,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自己的母鸡叫,可里面就是没有蛋,这家人家就怀疑邻居偷了自己的鸡蛋。为此事两家人差点翻了脸,可是又苦于没有证据,于是在一天上午,这家的主妇没有出门,待母鸡叫过以后,她躲在屋里从窗户里向外瞅着,看看到底谁在偷她的鸡蛋。
       一会儿,只见一条蛇从旁边那口房屋的墙上爬了下来,钻到了磨盘底下,一会儿又从磨盘底下爬到了磨盘上,肚子鼓鼓的,弓起腰来照着磨盘用力摔了一下,肚子就下去了,然后又爬到旁边的那口屋上去了,原来蛇是用这种方法偷鸡蛋吃的。
       这些都是传说,不过,翻修房子的时候,从房顶上拆出蛇来,以及蛇钻到麻雀窝里,这种事情自己确实见过,这足以说明房屋上有蛇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但是也用不着害怕,蛇主要是以麻雀和老鼠为食物的,它是不会伤害人类的。同时蛇的天敌也不少,据说猫头鹰是典型的捕蛇能手,还有猫,许多人都看到过猫在屋面上吃蛇的镜头。家里喂的大白鹅,据说只要它一叫唤,正在墙上爬的蛇就会从墙上掉下来,大白鹅就会过去把它吃掉,这叫一物降一物,大象怕老鼠。实际上这是大自然的一种生态平衡。
       传说有一个人,特别爱捕蛇,许多蛇见了他就打颤,在山上见了蛇他非得把它逮住不可,攥着尾巴向下一甩,蛇的骨节就脱节了,一动不能动了,小一点的,细一点的,他就像腰带一样,扎在腰上,拿回家去,把五脏一扒,洗巴洗巴,卷到煎饼里,就着大葱,就给生吃了。大一点的,他就给打死了。
       有一天中午,他在自己的院子里打死了一条大蛇,用锨剁成了几段就扔了出去,扔到了大门外的草地上。俗话说打蛇要打头,这一次他根本就没打它的头。夏天的太阳热咕嘟的,中午外边一个人也没有,这时就有一群蛇出现了,它们用嘴衔着断蛇把它一截一截地接了起来,许多蛇嘴里都衔着一种草,敷到了这条蛇的伤口处,一会儿的工夫,这条大蛇又复活了,这些蛇簇拥着这条大蛇很快就消失了。
       据说蛇衔着的这种草叫龙芝草,人们在山上是很难发现的,通常人们看到蛇衔在嘴里的就是龙芝草,这种草相当宝贵,药用价值很高,不论人还是动物,只要用这种草在伤口处一抹,伤口立刻痊愈。曾经有传说,人把蛇救了,蛇以后衔龙芝草报恩的事。
       话说这个人年龄大了以后,有所醒悟,就不再对蛇滥捕滥杀了,可是蛇找他的麻烦的时候却越来越多了。有时他在地里干活,累了的时候躺在树下休息,就有蛇用尾巴盘着树枝,倒吊在那里,用头在梆当梆当地敲打他的脸。
       他晚上走路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有蛇盘到他的腿上把他绊倒。他有时在山上砍柴,突然就会从草丛里钻出一群又细又长的小蛇,朝他扑来。你别看这些小蛇,跑起来就像飞一样,让它把你的腿盘起来你甭想走动,除非就像割草一样,你用镰刀把它们全割断,那样你就会引来更多的敌人。这个时候他只好迅速的拐弯,把蛇避开,因为蛇是不能迅速的拐弯的。
       有一天中午,他一个人在山上种地,突然听到四周沙沙的响动,声音很大,他感到四周阴森森的,头皮都乍起来了,像是有很大的杀气,他自我感觉不好,拔腿就向家里跑,那种沙沙的声音一直跟在他的身后,回头看看什么也没有,他赶快走到院子里,把大门插死了,随后就听到了梆梆梆的敲门声。上哪里藏呢?院子里有个大缸,他赶快让家人把大缸倒过来,把自己合到了大缸下。
       合好后,家人去把大门打开。门打开后,只见外边站着一个老爷爷,老爷爷抬腿就进来了,说是要找口水喝,家人给他拿出水来喝了以后,他拄着拐杖围着这个大缸转了一圈就走了。老爷爷走后,家人赶快插好大门,就过来掀大缸,大缸里哪里还有人?只见在地下有一滩血水,人已经化没了。人们猜想,这一定是被他杀死的大蛇,修炼好了以后来找他报仇的。
       人和动物本来应该能够很好的和平相处,可是我们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有时却容不得它们,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悲哀。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但要善待它,而且还应该给它创造一个更加适合其生活和栖息的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6-12-9 12:41 编辑

                                                                                        等价交换
       民国时期,财主王经发和穷人张有道是一个村的。这个村就叫太平村,坐落在胶东半岛的南端,这里常有水患。
       这财主王经发是视财如命之人,不舍得吃喝,攒下钱来买房子治地。相反,穷人张有道呢,一家人吃糠咽菜,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成天无忧无虑的,走一步是一步嘛。
       这年夏天,由于近几天连续的大雨,一天夜里突然发了大水。村子里的水眼看着往上涨,村里人乱成了一团,纷纷拿着东西往山上跑,吃得用的穿的盖的,无所不有,这财主王经发实在舍不得离开他苦心经营的家,看看哪一件东西也舍不得放下,家人都上山了,他还在那里磨蹭,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把家里的元宝背了满满的一布袋,爬到了离家稍近点的一座小山上。        也巧,这穷人张有道为了帮助乡亲们上山,走在了最后,也走不出去了,也只能到村附近的这座小山上去躲一躲了,他从家里背来了一布袋窝窝头。虽然这座山比其它的山矮一点,比较危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他们俩上山后不久,很快,整个村庄被淹没了。
       现在这座小山头上就只有他们两人,天明了,水没有向下退的意思。“家里人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吧,因为他们这座山是最矮的,他们没事,大家就更没事了,他们可以安心的在这里等着。”他们俩都这么想着。
       这财主王经发平时和穷人的关系搞得挺僵,相当吝啬,少给工钱多干活,恨不得不给工钱就让穷人给他干活。去年张有道就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三扣两扣的,给他干了一年,也就是够一家人吃几个月的,另外就只能靠自己的那几亩薄田度日了。粮食不够吃的,也只能在窝头里掺上野菜了,这样也能充饥,穷日子对付着穷过就是了。
       再说这俩人在山上,快一天了,肚子里饿的叽里咕噜的,这穷人张有道就从布袋里拿出个窝头吃了起来。看着张有道嚼得有滋有味的样子,这土老财王经发觉得也饿得肚子咕咕的难受,可又不好意思向穷人张有道开口,因为自己从来没想起对张有道有过什么好处。再说自己平时都是颐指气使的,什么时候求过穷人?还有这种菜窝窝头,自己从来也不吃,哪能咽得下去?
       看着王经发饿得实在难受的样子,也看在他也不是太坏的份上,并且还是一个村的缘故,张有道就给了王经发一个。王经发觉得实在有点别扭,以前都是自己施舍别人,别人用乞求的目光看着自己,今回正好反了,实在是不习惯,觉得很没面子。不接吧,肚子实在饿得难受,只好硬着头皮接了过去。你看这个财主吃得那个香啊,好像在家里从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饭,他心想:“难道穷人的饭就都那么好吃,难道自己天天吃得还不如他们吗?”岂不知他这是饿坏了的缘故。
       吃了这一个哪能管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张有道吃了。张有道说:“刚才那一个菜窝头呢,就算咱俩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了,要是再想吃呢,就得买。”财主王经发心想:“这还不容易,我这一个元宝还不买你这一袋子窝头?”他拿出一个元宝就要买张有道这一袋子窝头,并说:“这太吃亏了。”
       张有道说:“一个元宝就只买一个,多了不卖。”把个财主惊得半天闭不上嘴。看着张有道一个又一个的吃着,财主实在撑不下去了,狠着心买了一个,杯水车薪,根本就不管事。财主实在是不舍得买了,那就只有挨饿的份了。
       到了第三天,财主快要饿晕了,他狠着心又拿出一个元宝想再买一个,张有道说:“今天买不着了,一个元宝只能买半个。”把个财主给气得:“你也太狠心了吧,哪有你这样作买卖的?”
       “咱这是公平交易,等价交换,今天行情看涨了,就是这个价,没人强迫你买。”张有道说。就这样三倒腾两倒腾的,财主王经发的元宝都变成了张有道的,最后再想吃窝头,还得再向张有道赊欠。
       半个月后,水退了,村庄露出来了。财主王经发有气无力地回到了家里,张有道扛着元宝也回到了家里,这下财主王经发完全变成了穷光蛋了。张有道把这些元宝都分给了乡亲们。和张有道一样,乡亲们的日子也都变得越来越好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6-12-9 12:51 编辑

                                                                                       半仙算马
       春秋战国,故事颇多。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南六十里,有个王家庄,庄里住着王半贤老夫妻俩,男的聪明,女的贤惠,常年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
       这年夏天的一天上午,王半贤下地除草时,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当他扛起锄头一溜烟跑回家时,却已经淋成了落汤鸡。干活一出汗,下雨一受淋,从此后他便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你看天气如有变化,他的腿就先知,小疼下小雨,大疼下大雨。就这样从此他成了庄里的天气预报员。
       有一年,他的邻居要盖房,他便好心地告诉他说:“天要下大雨了,不能动工。”
       邻居说:“你又不是神仙,大晴天哪来的雨?”
       不听好心相劝,结果邻居家房子建到一半时,一场瓢泼大雨下来,房子被淋了个一塌糊涂,后悔不及。
       自此以后,谁家有建筑之类的小工程,都请王半贤预测之后方可动工。就这样找他的人多了,他那就成了这远近闻名的名人了,王半贤自然那就被人家叫成了王半仙了,在这一带那是名声大震。
       消息传到了都城里边。次年八月,国王心爱的宝马不见了,文武百官一起找也没找到,国王很是着急。有位大臣讨好国王献计说,城南王家庄有个王半仙,算卦很神,何不请他来算上一算?
       国王听后大喜,便下令派两个公差去请这王半仙。公差找到王半仙说明来意后,他那是吓了一跳,王半仙心想:“我哪里知道你这宝马在哪里呀?可国王命令那是不去不行,可是要是去了,那就等于是送死。”
       急中生智,这王半仙他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办法,,他把妻子叫到一边,说明了这情况的严重性,让妻子搭救他。
      妻子道:“我怎么搭救你?”
      王半仙说:“我跟着公差走后,一袋烟的时间内,你把咱家后院里的柴禾垛点着,到那时我来家救火,不就逃脱了吗?”
      妻子说:“我照办那就是了。”
      安排妥当,三人那就坐着马车向临淄城里赶去了。大约走出去了三里路,王半仙说:“二位稍等,我有急事要办。”
       “有何急事?”一个公差问道。
       王半仙说:“我家失火了,赶回去救完火我马上回来。”
       二位公差说:“你以为我们那是傻瓜呀?你想溜,门都没有。再者,你说你家失火,谁信呢?”
       这时王半仙回头朝他家那个方向一指说:“二位请看,冒烟的地方那不就是我的家码?”
       二位看到远处果然浓烟滚滚,便问王半仙:“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半仙说是自己算出来的。二位听后心服口服,一番商议后,遂令调转马车跟随王半仙回家救火去了。
       这回来救火那是救火,可想要趁乱逃脱,那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两位公差那是寸步不离地盯着他呢。
       救完火后,这回还是脱不了去,就这样他们一路车马劳顿天黑之前来到了都城。在王宫的驿馆里安排好食宿后,二位公差就放心地休息去了,因为没有令牌任何人都别想着迈出王宫的大门一步。
       王半仙这里他怎么也睡不着,“找不着马咋办?”一想到找不着马明天那是一个死,还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咱就想办法逃走吧。
       逃走?在这王宫里,大门紧闭,深宅大院想往外逃,谈何容易?要想逃,也只好跳墙头了。
       转来转去,王半仙来到城墙西南百米以外,一夹道深处,他想借着夹道,撑开双腿爬到墙头上,尔后再想办法跳出去。可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在月光映照下,他看到一匹马它就在这夹道里夹在里边回不过头来。难道这就是国王丢失的宝马?要不然这马它在这里干啥?这可真是天助我也!这回王半仙的底气足了,也不跳墙了,他又回到了驿馆的住处。
        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一早国王召见王半仙,“我的宝马已两天不见了,你快给寡人算算吧。”
       王半仙伸出手指子丑寅卯地给掐算起来,一会儿的功夫,这半仙说给算着了。国王一听大喜,忙问在哪里?
       王半仙说:“在王宫西南方向,离这百米左右的一个夹道里给卡住了,国王快派人去把宝马弄出来吧。”
       宝马失而复得,国王十分得高兴,奖励王半仙黄金二十两,特允其留住王宫数日。
       第三天早上起床后,国王在想,“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人吗?不可能是巧合吧?”他决定再对这王半仙试一试。国王边走边想,不觉来到了后花园的一棵枣树下,碰巧被一颗枣子弹了一下头。就这样这国王他那就顺手把这颗枣子摘了下来,握在了手中。
       此时国王的这一举动,早已被在这驿馆里休息的王半仙看了个一清二楚,因这驿馆里的后窗,它就正对着这后花园呢。
       你看不多时国王回到王宫后,就宣王半仙觐见,国王说:“半仙,你算算我的手中握着的是啥?”
       王半仙做出屈指掐算的样子,口中还子丑寅卯的念叨,说道:“是颗大枣子。”国王听后,哈哈大笑,他撒开手果然是颗大红枣子。
       国王大喜,当场宣布留王半仙在宫中任职,享受七品官待遇。自此,宫中上下都知道了这宫中有个算卦如神的王半仙。
       你说这王宫中有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王半仙在,他啥都能算出来,这宫中的人们,今后谁还敢偷拿这宫中的珠宝玉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6-12-9 13:13 编辑

                                                                                           猴娃
       三十年代初,靠山村来了个马戏团,引得村里的大人孩子们都出来看热闹。在这个马戏团里,有一只猴子最引人注意,它除了有一身典型的猴毛外,就是它的脸型身材长得特别像孩子,特别招人喜爱。我们暂且叫它猴娃吧。
       这猴娃怪通人性的,在表演猴子骑马的时候,它围着场地转着转着就哭了。就在大家都在纳闷的时候,它突然一个鱼跃从马背上跳出了场外,拉住其中一个老奶奶的手,望着她眼泪扑簌簌的就掉了下来。围观的人群赶快往后躲闪,这位老奶奶也吓得赶快往回抽手,可是猴娃死死的攥住就是不肯松。场里的驯兽员赶忙跑过来,扬起鞭子照着猴娃就要抽。
       突然老奶奶一声断喝:“给我住手。”驯兽员抬起的右手僵住了。从猴娃那一双熟悉的眼神里,老奶奶顿时明白了,她弯腰抱住猴娃放声大哭。
       那还是两年前的一天上午,猴娃的奶奶坐在村旁的大树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照看在不远处玩耍的孙子。快到中午了,约摸儿子和媳妇赶集快回来了,她就想喊孙子一起回家去做饭,此时孙子和几个孩子正玩在兴头上,不肯回家。她心想,待我回家做好了饭,再把孩子叫回去也不晚,反正这里平平坦坦的,也没什么危险。等她很快做完饭出来,却找不到孙子了,把个老太太急得差点疯了。
        原来老太太的孙子早就被人贩子给盯上了,趁老太太回家的空儿把孩子拐跑了,被卖到了外县的一个马戏团。
       人生地不熟的,小家伙可不干了,大哭大闹的。黑心的马戏团老板,竟把滚烫的热水浇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这孩子的皮肤立马就被烫烂了,顿时就背过气去了。
       等他醒来的时候,他的全身已被沾满了猴毛。从这以后,这孩子就不再说话了,老板成天把他和猴子关在一起,让他模仿猴子的动作。为了让他像猴子一样瘦小,老板每天只扔给他些水果吃。这样一来他的外表和习性就越来越像猴子了。在马戏团里,他每天和其它的猴子一起接受训练,练得稍不如意,他还会挨上一顿鞭子。就这样,猴娃慢慢地变成了马戏团的摇钱树。
       再说这马戏团的黑心老板,一看这情形,就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了,他害怕极了,鞋底上摸油,就想溜。趁人们都围着猴娃看的时候,他偷偷的从后边溜了出去,由于地形不熟,被村后的一条小河给拦住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一下就跳了进去。深秋的河水凉得厉害,他很快就游到了河对岸,浑身湿漉漉的,钻到了河边的一片高粱地里去了。
       村里人都气炸肺了,有人跑到镇上去报了官。大家一齐出动四处搜寻黑心老板,天黑前终于从另一块高粱地里把他揪了出来。大家七手八脚一顿乱揍,尤其是猴娃他爹,就想把这个黑心老板给撕碎了。
       最后人们把已打得半死不活的这个黑心老板硬生生的拖了回来,关到了他以前关猴娃它们的那个大铁笼子里去了。这时候,保公所的人也赶到了,警察驱开人群,就想把狼狈不堪的黑心老板带走。
       突然一声惨叫,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趁人们没注意的时候,猴娃不知从哪里端来了一盆热水,一股脑儿泼到了这个黑心老板的身上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6-12-9 13:07 编辑

                                                                                          回娘家
        解放前,张家庄有个张老汉,三个女儿赛天仙。大的找了个泥瓦匠,垒墙盖房样样在行。二的找了个教书匠,咬文嚼字响当当。三的还在那学校里,也已托人给她定了个对象。旧社会和现在不一样,结婚前俩人是不能见面的,双方之间的了解,也就凭的是媒人的一张嘴和两条腿。锅腰找瘫巴,媒人掂量掂量差不多,两头瞒的事也不是没有的。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三女儿也已从学校毕业了,婆家托媒人相互沟通着选了个黄道吉日,就把三女儿体体面面地给娶了过去。这三女儿的婆家是外乡的一个土财主家,有几十亩肥田,日子过得殷实富裕。可是这婿家,三女儿总觉得是少了点什么。就说这第二天回门吧,在丈母娘家说出话来就不太着调,弄得丈母爷丈母娘的老皱眉头,哥嫂也没多说什么,可能认为是第一次登门太紧张的缘故吧!亏得是那个能说会道的大姐夫和一肚子学问的二姐夫没来,要不然可就丢人丢大了。紧张不紧张,三女儿心里明白着呢,本来跟正常人也没什么两样,就是差了那么一点,可别小看这么一点,厉害着呢。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好歹过吧,这也是命。可是回门这一关勉强过了,眼看就八月十五了,到时候大姐夫、二姐夫都到,总不能让他们看笑话吧。这下可难坏了三姑娘,为了面子问题,她决定豁出去了,趁现在农闲的时候,八月十五之前,把婿家派到县城去拜师学习语言,也就是看人家县城里的人怎么说话,开阔视野。
       主意拿定,这天清早,三姑娘给婿家拾掇停当,让他装上银两,背上铺盖,骑上毛驴,就送婿家出了村庄,在庄头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在县城一定要好好拜师学艺,早日学成归来。”
       告别了妻子,这三女婿就骑着毛驴上路了,这小村庄离县城有百十里路远,得快点向前赶,一路上是驴不停蹄,人不下鞍,快驴加鞭,没得歇息。远远的看到前面的路边有一个书生,背着一个袋子,正吃力地向前走着,正愁着寂寞,走到书生边,三女婿就从毛驴上下来了。说明了来意,书生说我要进京赶考,咱们正好做个伴儿,顺便我也教你几句。一听这话,三女婿是感激不尽,非得让出毛驴让书生骑,书生是坚决不同意。争来争去,最后还是书生骑在了毛驴上,三女婿在前边牵着毛驴当起了驴夫。
       走着走着,前边的路旁有一片好大的树林,大清早的,只听得有许多麻雀在里边唧唧喳喳的,突然,一只老鹰从天空中直插入林中,顿时整片树林鸦雀无声。书生道:“一鸟进林,百鸟哑音。”三女婿也说:“一鸟进林,百鸟哑音。”不断地重复不断的记忆,直到记住为止。
       他俩不知不觉走到一座大山旁,只见烈日下,伐木工人在悬崖上用绳子把自己吊在空中,用锯在吃力的杀树。书生道:“半空中杀树,无处安身。”三女婿也重复道:“半空中杀树,无处安身。”三女婿一边背,书生一边给他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加深记忆。又往前走,遇到了一条河,驴从河水中趟过,人只能从横在河上的横木上通过,实在难行。书生又道:“独木桥是难过。”三女婿当然也不会放过。
       过了河,路两边到处是已经收获过的花生地,只见许多猪用嘴拱着地在挑吃剩余的花生,挑三拣四的。书生顺口道:“好食不吃往嘴挑。”正走着,一只兔子突然从路旁窜了出来,把猝不及防的驴子吓了个趔趄,书生差点从驴子上掉了下来,书生就随口说道:“兔惊,驴亦惊。”书生说的每一句话,三女婿都一遍又一遍的记在了心里。
       “天黑了,快到县城了,咱还是在城外找个地方住下吧,外边便宜。”三女婿说。书生一听,道:“妙策!”。
       第二天,书生进京赶考去了,三女婿在县城里找了个老师学了几天,搭上了些碎银子,又骑着毛驴返回了村里。在家里,三女婿是一五一十地向妻子汇报了个遍,三姑娘认为是没什么问题了,这才放心下来,只是嘱咐婿家平时没事的时候要多温习几遍。你别说,这三女婿除了说话不太着调外,记忆力还真不赖,记得一点不差。
       闲言少叙,转眼到了八月十五,带上礼物,三姑娘骑在毛驴上,女婿牵着毛驴向娘家走去。在路上,三姑娘又让女婿把学的话背诵了一遍,认为没问题了这才放心。又对女婿说:“我爹最近买了一头牛,就拴在大门口,准备耕地的时候做领牛,你可别说错了。屋后的那棵大梧桐树,我爹要准备杀了打个大车,这你也得给我记好它。”
       一会儿功夫,就到了丈母娘的大门口。拴好毛驴,没待多想,这毛脚女婿提着礼物就跨进了屋门,此时一家人在客厅里,正围坐在酒席边等待三女婿的到来,边等边热烈的讨论着各自感兴趣的事,有说有笑的。一见新女婿跨进门,大家是嘎然而止,空气顿时凝固了,好不尴尬,都要看看新女婿要说啥?
       “一鸟进林,百鸟哑音。”三女婿从嘴里冒出这一句不要紧,惊得大家是目瞪口呆。学问不浅呢,出口成章,有水平,有水平。
       “这不是他小姑夫嘛,快,快请坐。”大舅子媳妇一边接过包袱,一边往酒席边让,可是这让归让,大家坐在那里是一动也不动的,一个空座位也没有,坐哪里呀?新女婿瞟了丈母娘一眼,两手一摊,“半空中杀树,无处安身。
       ”哎呀,咋还没搬座位来呢?快,快搬座位。大家七手八脚把新女婿让到座位上坐了下来。
       新女婿的这句话,大姐夫是最佩服,最有体会。成天干这个泥瓦匠,站在脚手架上盖楼,可不是没处安身是什么?胆战心惊的。
      人都来齐了,这就开席,大家七手八脚就把菜端了上来,丈母爷拿出了自己没舍得喝的‘百年香’老白干,这还是二女婿的学生送给二女婿的,二女婿又孝敬老丈人了。斟满酒后,老丈人端起酒杯:“今天是中秋团圆之日,三位贤婿都到齐了,都是自家人,大家不要拘束,敞开畅饮吧。”说罢,带头干了一杯,儿子和众女婿一看,也都纷纷把酒干了。
       “快吃菜,别客气。”老丈人带头拿起了筷子,待三女婿想拿筷子的时候,只见桌子上还剩一根筷子。看着别人狼吞虎咽的,丈母爷以为新女婿不好意思:“贤婿,快吃吧,和在自己家里一样,不要拘束。”
       “这哪里是什么拘束,简直是‘独木桥,是难过’呀”三女婿拿着一根筷子,显得十分难堪的样子。
       “快,快给他姑夫拿筷子,看这是怎么搞的?”说着,大舅子媳妇很快就把筷子给拿来了。三女婿也不客气地吃了起来。
       在酒席上他发现,大姐夫、二姐夫总爱用筷子挑来挑去的,光拣瘦肉吃,自己爱吃的肥肉他们一点也不吃。三女婿心想:“这和我在路旁看到的那群猪在挑捡花生吃有什么区别?还不就是两头猪。”想到这,他顺口说道:“好食不吃往嘴挑。”
       大姐夫一听,竖起大拇指:“老弟,出口成章,好学问,好学问哪!你大姐夫我就是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念书少,不然的话,我也能顺口说几句。”说这话的时候,大姐在一旁一直用眼嗔他,意思是也不嫌脸红,这里头还有比你学问差的没有,还好意思瞎说。
       二姐夫这教书匠倒是明白得很呢。一听三女婿这话,知道他是在骂他和大姐夫像两头猪,不好好吃菜。可是又不好发作,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往肚里咽。登时脸色通红,像猪肝似的。
      一旁的二姐对二姐夫说:“不能喝就别喝了,在自己家里,都是一家人,看你喝得脸都成了关公了。”其实这二女婿根本就没喝多,心里明镜似的。他不明白三女婿的学问怎么就这么高,连骂人都不吐骨头。
       一旁的三姑娘有点得意忘形,夫婿给她挣足了面子,她对自己的导演水平相当满意。只见她站起来,走到大姐夫和二姐夫跟前:“小女婿今天献丑了,今后,还请两位姐夫多多指教。”
       经不住小姨子的甜言蜜语,两位姐夫各自把两杯白酒入进了自己的帐下。这回二姐夫可真是有点醉眼惺忪了,他忍不住问三女婿:“老弟,你成天在家,到底学了什么经书?”二姐夫的意思很明白,我这大学毕业生,难道还不如你这个土老冒?
       “兔受惊,驴亦惊。”没听说过这种经,二姐夫更是一头雾水:“那,是哪一册?”
       三女婿随口答道:“妙策。”
       这下,二姐夫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看到这样乖好的小女婿,坐在上席上的二老更是不住地点头,笑得合不拢嘴。
       席毕,三女婿从屋里走了出来,来到了大门口拴牛的大树下,众人也都跟了过来,三女婿摸了摸牛头,拍了拍牛的身子,回头对众人说:“我看这头牛能做个领牛。”
       “贤婿好眼力啊,我正是买来作领牛的。可心里没底,听贤婿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丈母爷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着,来到屋后,三女婿又围着那棵大梧桐树转了几圈,用手围着树比划了几圈,对老丈母爷说:“爹,我看这棵树能做个大车。”
       “正中下怀,正中下怀喽!”老丈母爷接着道:“前几天,我让王木匠来给我看这棵树,王木匠说打不出大车来,我怀疑他是想买我这棵树,在故意变着法子骗我。”这下,众人对三女婿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正在这时,只听“嘣”的一声,大家回头一看,声源是从丈母娘那儿传出来的,可能是丈母娘一高兴,被孩子们劝的吃多了喝多了的缘故,撑的。这一看不要紧,弄得丈母娘一个大红脸,尤其是在新女婿面前。
       这时候只听新女婿说道:“咱娘这个屁呢,是大肚子气,放不出来能够憋死一只老母鸡。”丈母娘一听,捂着脸哭着就跑回屋里去了。
    正弄得好好的,这是捣鼓的一些啥事?丈母爷气得脸都涨紫了,对着众人吼道:“都给我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4: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老师佳作连连。拜读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鲁文博 发表于 2016-12-9 14:17
张老师佳作连连。拜读学习了!

商老师过奖了,向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6-12-9 20:51 编辑

                                                                                           求爱
       王丽娟和孙二强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平时在一个公司里上班。
       在一起工作的几年的时间里,彼此心心相印,对对方都有好感,很想进一步发展,只是一直没捅破那层窗户纸,这让两人都很为难。
       这不听说公司里有人又给丽娟介绍对象了,好在丽娟没有答应。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孙二强心里那个急呀就别提了。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局面,不让即将煮熟的鸭子飞了,再变成别人的新娘,孙二强没少动了脑筋,只是每次见到丽娟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天下班后,孙二强硬着头皮把丽娟约到了一个饭店里。三杯啤酒下肚,他大着胆子对丽娟说道:“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对你不大好。”
       丽娟好奇的问:“你做梦,对我有啥不大好的?”
       二强为难的说:“我还是不说了吧?真不好意思。”
       丽娟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既然这么说了,我还就是想听听。”
       二强说:“那好吧,我说了你可别生气。”
       丽娟说:“我不会生气的,快说吧。”
       二强紧接着又喝了一杯啤酒,撞着胆子结结巴巴的说道:“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了。”
       “梦见我干什么了?”丽娟好奇的追问道。
       “我梦见咱俩躺在一张床上了。”二强直直的看着丽娟。
       “啊?”丽娟的脸一下子羞成了猪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