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265|回复: 1

张象津学术研讨会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9 06: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7日,张象津先生学术研讨会在桓台县图书馆尼山书院举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霞出席会议并讲话,县政协副主席王子义出席会议,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曹瑞刚主持研讨会。山东大学文学院汉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树铮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巩曰国,济南大学副教授张秉国,淄博师专教授李锋,本县学者王超、陈汝洁、逯志山先后作学术报告;淄博市纪委第七派驻组副书记孙启新,滨州地方文化学者张基地、黄波,鲁中晨报、桓台工作、桓台电台、桓台电视台等媒体的朋友及大王庄张氏家族部分族人共80余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的召开,是继去年纪念王渔洋诞辰38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上成立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后举行的第一次大型学术会议,虽然只有一上午时间,会议举办相当成功。
    这次研讨会的酝酿,要从大王庄张氏第七次续修族谱说起。
    2014年5月3日,大王庄张氏召开会议,决议续修族谱;同年12月26日,大王庄张氏续谱委员会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决定在2015年3月7日张象津夫子诞辰277周年时举行一次学术研讨会,全力推进张象津研究,弘扬大王庄张氏家学。
    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的介入,是从2014年11月份开始的。当时,原县长助理、桓台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张迅找到我,跟我说起大王庄张氏续修族谱的事,末了告诉我,计划举行一次张象津先生学术研讨会,请我帮他策划一下,提交家族会议研究决定。传统文化研究能够得到民间力量的认同、参与和支持,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听到这个信息,作为专门负责地方文化研究的从业人员,当即表示愿意襄助,并商定了初步的工作方案。今年元旦后,张迅老兄告诉我,家族会议已经决定召开张象津学术研讨会,会议的时间定在3月7日,研讨会可以着手落实。
    研讨会的举办,得益于张迅对张象津事迹的整理。2005年,包含《白云山房诗集》原稿在内的《三贤诗草墨宝》出版;2012年5月,《张象津先生年谱》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随后,一组关于张氏家族事迹的文章先后发表,为研究张象津的成就和贡献准备了第一手资料,引起学术界和当地文化学者的关注,也为召开这次研讨会打下了基础。
    张象津是唐山镇前大王村人,1738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43岁中举人,拣选知县,84岁改授济宁直隶州学正,卒于1824年,是清朝中期以后我县卓有成就的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他在文化上的贡献,首先在于王渔洋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经过多年研究,他对王渔洋的著述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考证,撰写了《王文简公传》和《渔洋著述版刻考略》,为后人研究王渔洋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次是在经学、音韵学方面。他撰写的《考工释车》《离骚经章句义疏》,学术价值很高。他撰写的《等韵简明指掌图》是一部音韵学专著,为研究山东方言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曾引起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学者的高度关注。第三是十分重视乡邦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撰写了《新城后志稿》以及大量的碑传,是一位造福桑梓、名传士林的乡贤,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第四是设馆授书,致力教学,执经受业弟子遍布齐鲁,远及燕赵苏浙,培养了大批人才。《白云山房集》是张象津先生的诗文总集,其中诗集三卷、文集六卷、论著三篇,是我们研究王渔洋及桓台历史文化非常珍贵的史料。他在文化上的成就,丰富了桓台的人文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开发价值。可以毫不不夸张地说,张象津是王渔洋之后桓台又一位颇为值得研究的大儒。作为负责桓台县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部门,承担张象津先生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工作,责无旁贷。
    会议的正式筹备,是从元旦后开始的。方案的制定,学者的邀请,论文的组织,会务的准备,一切都有条不紊。张树铮教授的邀请由张迅负责的。张教授是国内音韵学研究的权威,也是国内最早研究张象津的专家学者之一。1997年春天,他步行十多公里,亲自到张象津老家前大王村,找村民座谈了解当地的方言,撰写了论文《山东桓台180年来语音的变化》,在全国音韵学术会议上交流,引起很大震动。与张迅的交往,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因此,当他获悉召开张象津学术研讨会时,欣然表示“一定去”。表达了一位学人对先贤的钦敬之情。济南大学副教授张秉国,是大王庄张氏族人,获悉举办张象津学术研讨会,既感喟于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和大王庄张氏家族对传统文化的担当,并精心准备了论文。其他学者因为多在高校工作,会期恰逢新学期开学伊始,教学事务繁多。他们统筹兼顾,科学安排,使研讨会得以准时举行。而曾在音韵学和张象津研究方面取得成果的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相关学者,因为路途等因素,则没有邀请。这也是这次研讨会的一个遗憾。作为研讨会的筹办者之一,除学者邀请和论文组织外,我承担了会议材料的准备,以及部分会务。时逢春节,本是一个欢庆的节日,敲打键盘却成为我忙中偷闲自得其乐的良机。
    筹备张象津研讨会的过程,也是我心灵净化的过程。论功名,张象津只是个举人;论仕宦,也不做过济宁直隶州学正。在明清时期有“江北青箱”之誉的桓台,莫说举人、学正,即便进士和省部级高官也大有人在。但是,众多成为进士和担任过高级官吏的先贤依然尘封在历史之中,鲜为人知。而张象津却不断被人提及,并且在他过世190年后,能够专门为他组织一次学术研讨会。虽然家族的推动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一生致力于教学与著述凡五十年”“百年来沉酣古籍,以博雅著者,历城林汲山人而后,惟新城张汉渡先生独出冠时”,其成就为学术界所认可。不仅如此,他还组织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文学交游活动,参与了许多公益事业,广为乡里称道。研讨会的举办再次说明:古往今来,“文章乃经国之大事”也。(2015.3.7)

发表于 2016-3-2 12: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点赞,都是大手笔。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