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轮车与老母亲
张店 唐婉儿
2002年,母亲去世了。
她生前的几年里,因年迈多病,生活不能自理。我常想到,八十高龄的母亲还能在人间留多久?每想到此,不由心生悲哀。我们做儿女的究竟能为她做些什么才算尽孝心?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孝敬父母无需炫耀,也无需张扬与表白,更不需要和弟弟攀比,算计。只要尽自己力所能及就可以了。这也是奉行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养老、育小,都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母亲住在弟弟家里,离我还有五百多米。除上班之外,就要来回跑。洗头、洗脚、剪指甲、洗尿布、喂饭。因为母亲需要看病;拿药,输液。特别是冬天,她是坐不了自行车的。所以,2000年为带母亲方便,就买了一辆三轮车。我刚学三轮车时,东倒西歪老往墙上撞,自己笑得没办法。后来,慢慢学会了。再后来就熟练了,最终,就驾驭它了。这样带老人上路会有一种安全感。从此,不仅可以带母亲去医院,还可以去公园、去市场。去热闹的地方。冷时,给她围上被子,脚下放上暖水袋。尽量让她欣赏到她最后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虽然,这是人生微不足道的一点意思。但是,看到母亲坐着三轮车是自在的。每看到母亲一生饱经沧桑的脸和她呆滞、木纳的眼神,我就会黯然泪下。人为什么会老呢?人老到生活不能自理;一行一动都要用人的时候,就是人生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刻。她常和我说的一句话:“人老了就要快一点死,活着就是讨人嫌。”我就会贴近她的耳朵轻轻地告诉她:“老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还有很多老人不如你呢,谁都有老的时候,等我老了的时候,说不定还赶不上你呢 !”她听了就会默默地点点头。人,本来一生苦短,为什么老了就不能自理呢?这也许是大自然给人最大的不公吧!
2002年古历5月28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那是母亲留给我最后的时刻;我像往常一样把她揽在怀里用汤匙喂奶时,她只艰难的吞下一口,只见她双手微微颤抖,脸上冒出了汗珠,闭上了双眼,喉咙里发出一声微弱的呼啦声,与世长辞了。无论我怎样的呼叫,她都听不见了。
老妈终于向世人宣布:“她不会再讨人嫌了!”这也是一个老人最后无声的声讨!向我,向我的弟弟,向世上所有的不孝之子的声讨!
佛曰: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应当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想想做一个母亲是何等的不容易;怀胎十月,如病魔缠身,日夜不得安生。一朝分娩,如利剑劈腹,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那些生活在艰难中的母亲,更是不容易。母亲的乳汁就是她身上的血液和骨髓,不惜她自己干瘦如柴,一口一口地将孩子养大。孩子小时,怕他冻着饿着,孩子稍大点,又怕他磕着碰着。为抚养孩子,不但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还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尿。到了升学的年龄,又要供给儿女上学。孩子,孩子!母亲总是把孩子放在心里最神圣的地方。母亲就像一支蜡烛燃尽自己,养大儿女。母亲把毕生的心血都无私的奉献给了孩子。这就是母亲的伟大之处。所以,对父母养育之恩,四世都难以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到这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 !所以,我所做的那点点付出是微不足道的,是愧对母亲的。
六年过去了,三轮车旧了。我仍然天天骑着它。看到它,会想起我的母亲。
想起了济公的鞋儿破帽儿破,想起了世俗的高贵贫贱之分,有不少人看我还骑这玩意儿,真是有点掉价!我侄子问我:“姑姑!你一月那么高的工资,还骑这破车不怕别人笑话你啊!”我笑着回答:“笑话是什么?笑话值多少钱啊!这又不是干了坏事,怕啥 ?”
我毅然搁置起我的小木兰、自行车。骑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还像昔日里带着母亲那样,倍感安全、逍遥、自在。常常思念着母亲 。悲伤的是;一个失去了母亲的人,就再也尝不到做孩子 滋味了。也是一种幸福;回忆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我还是个孩子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