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川 德喜
漫步社区花园幽雅的竹林小路,簇簇翠竹一棵棵直立而挺拔,悄然不秀,多么清新脱俗。和着寒风呼哨的伴奏,好像要摇出更绿的光。给我生出一双绿色的翅膀,带我去翱翔。一路向南,向着美丽的西子湖畔,向着文墨飘香的西湖文学云端,飞落在德喜的创作室里,做着天然绿色的春梦,吟唱一曲“岁寒翠竹节节高”的诗文。
当观竹不再盈满于目,冰天雪地的依附,才显现竹的坚韧赤怀的写意。意不在心,心又何谈品志,只有自己的精魂成为竹的一体,浩然之气,才能魂阔天地。忽悠两只洁白的鸽子,向着竹林滑翔而来,头上的那一撮辫毛,宛如在蘸写着思索的墨浆……我仿佛听见它们自在娇莺恰恰啼:
苍竹郁芊芊,将身许昊天。
遇风团结紧,历雨互弥坚。
亮节凌云志,虚怀若谷川。
莫言枝叶淡,经久绿嫣嫣。
竹子有七德之称:正直、奋进、质朴、虚怀、善群、有担当、卓而不凡。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竹为题,创作了浩如烟海的竹诗、文、画,形成了一种中华民族独特的竹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浸润、滋养着人们的道德情操。陆游对竹倍加赞赏,他写道:插棘编篱仅扶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光到,赤日行天午不知。郑板桥,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对竹子深有感怀地写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亢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依稀记起亲子阅读过一则与竹有关的故事,其中蕴含的深理,引人深思。
有一种毛竹,在最初的几年,几乎没有变化。但几年后,它会在短短几个月内疯狂生长,很快超过其它竹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前几年的时间里,毛竹都在深深地扎根。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其生长,在隐忍地不断积蓄迸发的力量。
根往下扎,枝往上长,是自然规律,也是人成长的一般规律。大凡成功者,无不是把根深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大地的营养,积蓄向上的力量。习主席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他将郑板桥的《竹石》诗改了几个字,作为自己上山下乡的深刻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磨炼和积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有多么重要!而竹子的这种品格,给人们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有厚积,才有薄发;有沉潜,才有飞跃。恰如古语云:“大木百年,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岁寒翠竹节节高,竹自古就被列为岁寒三友。严冬万木枯凋之际,竹苍翠挺拔,斗霜傲雪,一派生机。今日,吾所撰竹文,尚窥探竹文之一粟也,然,犹有助益。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个人的成长道路,先贤遗训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竹子那种深深扎根土壤,一节复一节的节节刚劲、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郑板桥诗曰:“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只要我们如竹那样扎根沃土,根上发力,在艰苦环境下心甘情愿的吃苦耐劳、千雕万凿的磨砺,就能积蓄足够的成长力量,让热血沸腾,让筋骨舒展,让青春淬火。展示“来年看我掀天力”的精彩,收获“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出彩。
竹子以它深深蕴含着的文化内涵根植于国人心中,又以婷婷玉立的倩影给人们视觉以美的享受。簇簇翠竹把严冬点缀如画,阳光顺着枝叶照出斑驳的色彩,温暖着寒冬的萧瑟。全新的2019年开始了,我要做一棵竹子,想着想着,就有我梦想无限,希冀永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