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王渔洋文化》2010第3期(总第4期)于国庆期间出刊。本期刊物编发了一组来自台湾的学者文章,编发了徐承诩先生长篇章回体小说《王渔洋传奇》(连载一),编发了王士禛纪念馆首任馆长邱少华专访录,以及其他一组文字。现将刊首语及目录发布如下。
刊首语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王渔洋文化》总第四期与大家见面时,适逢杂志创刊一周年。我们谨向一年来给予本刊关心支持帮助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一期,我们特别编发了一组来自台湾的王渔洋研究文章。台湾地区的王渔洋研究,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2009年上半年,台胞毕先生返回原籍,我们前往拜访时得知其女婿蔡忠道先生是台湾嘉义大学中文系教授,遂产生请蔡先生代为搜集相关资料的想法,并恳请毕先生转达。是年8月,蔡教授来桓探望毕先生时,我们与县台办的同志前往拜访,蔡教授爽快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不久,我们收到了蔡教授从台湾寄来的王渔洋研究资料,包括专书9笔、期刊论文25笔、学位论文5笔以及报纸文章10笔,出版的时间从1948年至2004年。本期刊发的是其中一部分,其余文章今后将陆续编发,敬请垂注。正如蔡教授应邀为本刊撰写的《王渔洋研究成果概览(台湾篇)》一文中所提到的,“期待不久的将来,看到两岸学者可以通过王渔洋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共同切磋交流”。这当是海峡两岸学者的共同心愿。
借助文学手段,加大王渔洋宣传力度,扩大王渔洋研究的影响,是做好王渔洋文化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本期开始,刊发徐承诩先生撰写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王渔洋传奇》。徐承诩先生早年从桓台一中退休,长期致力于乡邦文化,特别是王渔洋文化研究。同时,本期还刊发了一组以王渔洋诗作为主题的书画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王渔洋文化的魅力。编发以上稿件,旨在进一步增强杂志的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多年来,王士禛纪念馆在王渔洋文化保护、开发和研究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将陆续刊发王士禛纪念馆历任馆长访谈专稿,从一个方面使读者了解王渔洋及整个新城王氏家学文化。本期刊发的是王士禛纪念馆首任馆长邱少华访谈文章《十年磨一剑》。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我们依托这个平台,与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建立起联系,刊发了一批学术性强的王渔洋研究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原则,精心组织,潜心研究,进一步加强与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不断丰富王渔洋文化的内涵,努力打造王渔洋文化品牌,为促进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目录 王渔洋研究成果概览(台湾篇) (台湾)蔡忠道 邱建荣
王渔洋新传 (台湾)薛顺雄
王士禛诗观“三变”与钱谦益的关系 (台湾) 胡幼峰
王渔洋“神韵说”重探 (台湾)黄景进
渔洋山人《秋柳》诗祛疑 (台湾)柳作梅
王渔洋《符离吊颍川侯傅公》浅析 毕宜佩
王士禄的仕宦生涯 贺 琴
《山东新城琅琊王氏世谱谱后》后记 陶 也
凌景埏《渔阳先生年谱》谱主不是王渔洋 陈汝洁
《民国杂志上的王渔洋画像》补 张智峰
桓台县图书馆藏《渔洋山人精华录》介绍 高 健
邱少华:十年磨一剑 包泉敏
孙元夏王渔洋诗作书法作品欣赏 孙元夏
红桥修褉 许云峰
抗日战争时期的桓台 苏士成
苗海南与中国人自建的“洋教堂” 荣庆玉
经一路和苗氏集团的商业传奇 报 摘
王渔洋传奇 徐承诩
封二 王渔洋诗意画 王立华
封三 王渔洋诗决画 李青刚
|
|